重庆经信委 【聚焦】如何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这份实施意见快来看
【聚焦】如何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这份实施意见快来看
为加快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和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推动我市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近日,市经济信息委研究制定了《关于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 发展目标 ☑ 全市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2%以上,“十四五”期间全市规模工业企业研发投入累计2500亿元以上。 ☑ 全市50%以上规上企业建立研发机构,65%以上规上企业开展研发活动。 ☑ 建立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30家以上,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1家以上。 ☑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亿元营业收入有效发明专利数(件)达到1.45。 ☑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维持在20%以上水平。 ☑ 全市“专精特新”企业翻番,规模工业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达到60%。 ☑ 我市产业整体创新水平进入全国第一方阵,支撑产业核心竞争力在全国处于先进行列。 市经济信息委介绍,要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重点工作将从五个方面实施: 强化企业研发机构建设 深入推进《规模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倍增计划》,推动区县普遍建立企业研发机构管理体系,鼓励规模工业企业建设研发机构;持续开展市级企业研发机构认定,引导企业研发机构上档升级。 鼓励建有市级及以上研发机构的企业将研发机构进行法人化改革,鼓励各类市场主体组建独立法人研发机构。 围绕大数据智能化重点方向和重点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引导领军企业牵头整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资源,组建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争取创建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围绕科技成果引入、转化,推动鼓励相关区县,以龙头企业为主导整合市内外创新资源,探索组建产业技术研究院,增加产业技术创新供给。 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聚焦33条重点产业链和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系统梳理关键核心技术,制定并发布需求目录。 围绕重点产业链发展需要,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开展联合攻关,形成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成果突破。 支持龙头企业基于提升自身竞争力需要,前瞻部署基础研究,承担重大基础研究项目任务,建设工业和信息化重点实验室。 鼓励龙头企业牵头制修订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提升企业在行业领域的话语权。 强化新产品研发及产业化 针对33条重点产业链和其他领域关键核心技术需求,联合区县推广“在研一批、开发一批、上市一批”新产品滚动开发模式,推动企业大力开发以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共享化生产、数字化管理等为特征的新产品。 结合“智造重镇”建设,鼓励区县围绕特色产业发展需要建立本辖区的重点新产品应用开发场景,推动落实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材料、首版次软件应用支持政策,促进新产品上量销售。 支持企业建立先进的质量管理体系,导入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和工具,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改造,提升产品质量管控能力。 挖掘我市33条重点产业链的优势产品,引导企业培育创建自主品牌,提升自主品牌的创新内涵和附加值,形成一批优秀产品品牌。 强化创新领军型企业培育 聚焦重点行业和重点产业链,遴选创新能力强、引领作用大、发展潜力好的骨干企业,建立领军企业培育清单,引导发展成为技术实力领先的企业。 鼓励中小企业深耕细分市场,走特色化发展道路,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成长为“专精特新”企业、“小巨人”企业、“隐形冠军”企业。 配合市级相关部门,鼓励科技咨询、知识产权代理、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为工业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推动工业企业向高新技术企业转型。 强化科技创新生态提升 着眼区县特色产业发展,支持区县加强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补齐产业链创新孵化、检验检测、咨询服务等支撑短板,打造特色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 鼓励主城中心城区着眼基础研究和新兴产业培育,建立制造业创新中心等高端研发平台;主城新区着眼应用研究和先进高端制造业发展,培育独立法人研发机构等市场化科技创新平台;“两群”区域重点着眼绿色产业发展,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推动“一区”创新链向“两群”延伸。 围绕企业知识产权运用的需求,强化相关部门对接和精准服务,配合推进知识产权保护综合联系点建设,推动构建为企业创新发展保驾护航的社会生态。 与此同时,《实施意见》提出将从加强协同联动、用好各项政策、树立标杆典型和深化交流合作等方面,做好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支撑。
文章来源:重庆经信委
阅读人数:139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