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市经济信息委公布
重庆2021年企业“上云”服务目录
《重庆日报》头版予以了报道
(《重庆日报》10月11日头版版面)
目录显示,共17家工业互联网服务企业推出的61个云产品入选,包括必择工业互联网云服务平台、公鱼互联网云平台等,将在全市企业进行推广应用。
截至目前,全市已引导8.7万家企业“上云”,企业生产效率平均提升54.3%,生产成本平均降低21.9%。通过工业互联网赋能,企业迈上“云端”实现提质增效,为重庆工业高质量发展插上了“数字经济翅膀”。
走进位于重庆高新区的重庆金桥机器制造公司,多条生产线正在忙碌作业,每条生产线上方的大屏幕上都显示着实时生产数据——生产线通过精益数字化系统实现了自动排产、生产报工。
“以前的生产场景可不是这么井然有序。”金桥公司负责人说,企业曾在生产中注入信息化工艺并添置自动化设备,但由于缺乏整体规划和系统方案,各个信息系统形成“信息孤岛”,不少自动化设备在启用后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俯瞰高新区 重庆高新区供图
去年4月,重庆金桥与入驻高新区的施耐德电气合作,由后者围绕工厂及时化管理、设备综合效率提升等需求,“量身定制”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结合工业互联网云平台实现数据实时采集、生产计划自动排产,生产效率提升42%,生产周期缩短87%。
不只是制造业,目前工业互联网的应用已经延伸到全市多个行业领域,在优化企业生产效率的同时,同步提升了运营质量和产品性能。
混凝土厂区内,一台满载原料的货车驶入,通过“电子眼”过磅称重、质量检测,全程自动化。在重庆建工建材物流公司,运用“公鱼互联网云平台”让混凝土生产、配送等信息实现产业链各环节共享,带动产品生产效率提升20%,运输成本降低5%以上。
在大唐重庆分公司云平台集控中心,13个水电、火电发电站的运营数据一目了然。“通过运用工业互联网,就像给设备佩戴上健康腕表,一旦发生故障,可提前预警及时处置。”大唐重庆分公司负责人说。
“聚焦33条产业链,建立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和二级节点,推广一批云平台产品,正是此次公布企业上云目录的目的所在。”市经济信息委负责人表示,包括实施基础网络设施升级、标识解析建设应用等多个专项行动,推动更多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是接下来全市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的“重头戏”。
如果说单个企业的智能化改造是“点”,那么工业互联网平台的系统性引入和培育则是“面”。
近年来,重庆通过“点”“面”结合,引入并培育了一大批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了设备、生产线、工厂、供应商等产业链供应链各个环节有机连接融合。
比如,在今年智博会上,Geega吉利工业互联网平台正式发布,涉及工厂数字化、数字化运营、C2M柔性定制、智慧出行、双碳管理等五类解决方案。
2021智博会现场(资料图) 邹乐 摄
同样是在2021智博会上,由罗克佳华科技集团搭建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平台发布上线,这是国内首个以“碳达峰、碳中和”和生态环境数据为主的标识解析体系。
在一大批云平台带动下,重庆千行百业竞相“上云、用数、赋智”。
中国信通院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重庆)运营中心主任李琦琦表示,标识解析是工业互联网的基础,目前该顶级节点的标识注册量突破40亿,每日解析量达到1400万次,而去年注册和解析量分别仅为3800万和14.6万次。短短一年,渝企应用工业互联网的“加速度”可见一斑。
目前,15个国内顶级跨行业跨领域“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已有11家在渝布局区域性总部,重庆集聚工业互联网服务企业达到197家,本地研发人员有5000多人。
企业智能改造如火如荼,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加速聚集,在这背后,离不开政府层面的政策引导支持。
近年来,重庆通过聚焦平台培育、引导企业“上云上平台”,先后制定出台《重庆市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若干政策》等一揽子支持工业互联网发展的举措,靶向定点支持了近400个工业互联网项目,包括两江新区车联网先导区获批创建,长安汽车智能柔性生产等45个项目列入国家试点示范等。
市经济信息委负责人表示,对于工业互联网产业,重庆既支持企业和平台发展,也重视构筑良好产业生态,一方面从供给侧引进培育工业互联网服务企业,另一方面从需求侧激发工业企业建平台、用平台的活力,同时加强供需对接,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和氛围。
目前,随着成渝地区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获批,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顶级节点(重庆)接入了7个西部省份19个二级节点、接入企业1400余家,标识注册总量超40亿、解析总量超10亿次,重庆正在培育形成工业互联网产业高地。
按照今年8月出台的《重庆市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到2023年,重庆将建成为国内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高地,全市“上云”企业将累计达到13万家。